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13篇
  免费   848篇
  国内免费   385篇
系统科学   111篇
丛书文集   574篇
教育与普及   15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篇
现状及发展   71篇
综合类   15215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373篇
  2014年   812篇
  2013年   676篇
  2012年   874篇
  2011年   732篇
  2010年   574篇
  2009年   900篇
  2008年   838篇
  2007年   1073篇
  2006年   1051篇
  2005年   1017篇
  2004年   652篇
  2003年   707篇
  2002年   521篇
  2001年   377篇
  2000年   514篇
  1999年   500篇
  1998年   364篇
  1997年   318篇
  1996年   287篇
  1995年   271篇
  1994年   272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85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新型低Ni经济型双相不锈钢,通过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固溶温度处理后的试样进行表征,通过常规拉伸实验得到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的热处理温度点,并通过电化学预充氢后的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探究了其氢脆敏感性能。实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奥氏体体积分数明显下降,铁素体体积分数升高,氢在双相不锈钢中的扩散能力提高。在1 050 ℃下固溶处理5 min后水淬的经济型双相不锈钢(lean duplex stainless steel,LDSS)综合性能最佳,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744.7 MPa和807.7 MPa,总伸长率为62%,并且该材料在不同温度都具有优异的加工硬化性能。通过对1 050 ℃热处理后的试样进行不同电流密度和时间的预充氢处理,发现其氢脆敏感性能受充氢时间影响大于充氢电流,氢原子主要在塑性变形阶段降低材料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对屈服强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温拉伸、摆锤冲击、光学及扫描电镜研究了QT(淬火+回火)工艺对实验钢晶界比例、晶粒尺寸、碳化物析出情况及强韧性的影响,并对其变体的分布及组合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实验钢强度逐渐降低,塑性逐渐提高;450T和500T钢断口为准解理型断裂,贝氏体板条间析出的碳化物及较低比例的大角度晶界使得冲击韧性较差;而600T和650T钢断口为韧窝断裂,组织中大角度晶界的比例增加,有效地阻碍了裂纹的扩展.变体分析表明,450T钢变体组合方式介于Bain group和CP(close packed)group之间,而600T钢变体之间呈现较明显的CP组合方式,同一CP group内的变体取向差较大,偏折了裂纹传播路径,提高了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3.
对型芯预喷涂一层Al涂层,将AZ91镁合金液浇注到铸型中实现基体和涂层的结合,对凝固后的结合界面组织和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Z91镁合金液和Al涂层表面的氧化物发生反应,实现了界面间的润湿,形成冶金结合界面。该界面包含3个扩散层:镁合金基体一侧为(Al12Mg17Mg)共晶组织;中间层为Al12Mg17金属间化合物;Al涂层一侧为Al3Mg2金属间化合物,并弥散分布着一些氧化物。试验结果证明,通过复合铸造的方法可以实现Al涂层和镁合金基体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辊薄带连铸技术制备了低碳微合金钢薄带,利用OM,SEM和TEM对铸态凝固组织、室温组织、析出及位错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低碳微合金钢铸带的凝固组织中二次枝晶间距约为12~15μm,相对于传统厚板坯和薄板坯连铸,铸带组织得到了明显细化.铸带的原奥氏体晶粒尺寸比较粗大,约为250~410μm,其组织由魏氏铁素体、珠光体和不规则铁素体组成.铸带组织中存在纳米级TiC析出和短棒状的渗碳体.TiC析出没有被薄带连铸的凝固过程及二次冷却过程明显抑制.铸带组织由于铸轧力及二次冷却速率不均匀导致大量位错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ABSTRACT

In the search for native Asian parasitoids of Drosophila suzukii, the notorious spotted-wing Drosophila (SWD), an odd new species of Eucoilinae was discovered. Leptopilina lasallei sp. nov. is herein described and diagnosed relative to other eucoilines associated with drosophilid hosts. Morphologically, L. lasallei is somewhat aberrant within Leptopilina; phylogenetically, L. lasallei is sister group to the core Leptopilina.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igating L. lasallei, a de novo molecular phylogeny of Leptopilina was generated and is included here.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used for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L. lasallei, and the resulting phylogeny of Leptopilina, produced data useful to select parasitoid species for SWD biological control.http://www.zoobank.org/urn:lsid:zoobank.org:act:402D504A-4616-4524-85D7-1C13A6276F06 http://www.zoobank.org/urn:lsid:zoobank.org:act:402D504A-4616-4524-85D7-1C13A6276F06  相似文献   
6.
与描述湍流速度场的流线管单元[Wang L. On properties of fluid turbulence along streamlines. J Fluid Mech,2010, 648:183–203]的思想类似,为了描述湍流涡矢量场的结构,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分析方法,即涡线单元,可以用单元尺度和极值点涡量差值来表征.涡线单元与常用的涡管结构的不同可以概括为:涡线单元结构可以定量描述,并且是全空间填充的.在理论上这两个条件是保证我们可以将涡线单元的结构分析与全流场统计规律联系起来的必要前提,帮助理解和重构湍流涡量场.根据直接数值模拟数据,我们研究了涡线单元的统计与结构特性,包括尺度与手性等.根据涡线单元结构可以定量表征精细的条件统计,例如发现涡相关的动力学参数(例如拟涡能耗散率和涡拉伸率)强烈依赖于基于涡线单元结构的条件统计.这样一种结构分析方法为深入研究湍流场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采用辉光离子渗N技术对奥氏体不锈钢球阀进行表面氮化处理,改变其表面结构,提高表面耐磨性.选取三组离子渗N的温度,分别为400、440、480 ℃,渗N时间设置为12 h.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维氏显微硬度计和材料表面综合测试仪对渗N改性层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离子渗N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硬度和耐磨性.渗N温度为400 ℃时,渗N改性层最薄,耐磨性最差,480 ℃时渗N改性层最厚、耐磨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引入了D4-δ-盖的概念,即称(F,g)为模M的D4-δ-盖,若F是D4-模,g是F到M的满同态,且Ker(g)《δF.研究了D4-δ-盖的性质以及它与投射δ-盖之间的联系,并用D4-δ-盖刻画了δ-完备环(半完备环,半正则环).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轿车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按照轿车生产的主流技术,采用地面式机械化输送模式对传统的轿车生产中涂装输送系统进行网络化控制设计。网络化控制系统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主从网络控制模式,以西门子S7-300PLC作为主(操作)站和远程ET200S作为从(操作)站实现系统控制功能;并通过人机界面实现操作人员的在线状态查询和故障查询;涂装设备的控制都具备手动、自动模式切换和故障报警指示。该系统提高了轿车涂装工艺过程的自动化水平,提升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带钢局部高点卷取起筋的控制方法,利用三维弹塑性变形基本理论,并引入带钢塑性流动因子,建立了弹塑性卷取应力和起筋量模型.基于应力函数假设、S. Timoshenko最小功原理和伽辽金虚位移法建立了起筋带钢的应力场分布和可用于在线计算的起筋临界卷取张力设定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局部高点在径向累积叠加所引起的带钢张力不均匀分布和轴向压应力是导致带钢起筋的主要原因;起筋量随局部高点高度、卷径和卷取张力增加而增大,薄带钢比厚带钢起筋量增幅明显;临界卷取张力随卷径、带钢厚度和局部高点高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